目前上海約有3萬個早餐供應點,品牌企業已經實現了規范化規模化生產。日前,一款2.5元/只的手撕紅糖饅頭受到市民追捧,記者前往產地見證了這只饅頭從浙江海寧的智慧車間“誕生”的全過程。
在浙江海寧的舒匯食品工廠,有一條百米余長的自動生產線。從揉面到最終成型,一只手撕紅糖饅頭需要經歷一條完整的流水線。
“完全機械化,人工操作部分很少,確保生產車間干凈又衛生。”上海舒匯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楊曦明說,手撕紅糖饅頭要有嚼勁,吃口適宜的關鍵,就在于和面,15道壓皮工序,成為美味筋道的秘訣。經過自動化生產線,每只饅頭的克重數都相等,在預包裝時分別稱重,統一包裝,合格品才能上架銷售。
目前,紅糖饅頭在上海羅森、喜士多、便利蜂等早餐柜銷售,牛奶含量頗高的“牛小白”饅頭則已登陸滬上麥德龍。未來,還有如紫米紫薯包、爆汁流沙包、叉燒包、鹵肉包等,也將從舒匯食品的客地工廠走進上海早餐柜。
饅頭生產線(視頻)
“僅一個紅糖饅頭的單品,日均產量可達到50萬只。銷往上海和長三角地區,僅上海地區的紅糖饅頭日銷售額可以達到20萬元。”舒匯食品董事長林文介紹。
舒匯的紅糖饅頭從客地工廠走進上海,而如滬上老盛昌、鴻瑞興等上海老品牌也在早餐供應上發力,僅鴻瑞興就有200余早餐品種在滬供應,巴比饅頭等傳統包子也在申城早餐市場打開銷路。
“上海‘早餐工程’再升級,通過搭建‘早餐共享聯盟’平臺,實現生產企業、銷售平臺的資源共享,也讓老百姓有更多放心優質的選擇,實現雙贏。”上海商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吳星寶表示,包括便利店、餐飲店、餐車等,目前上海約有3萬個早餐供應點,品牌企業的規范化規模化生產,改變、提升手工作坊式的零散生產和銷售,選擇多樣化的同時,食品安全也讓百姓吃得更放心。